好好拍电影

影评

年份:2020  地区:中国香港  类型:纪录片 

好好拍电影影评 - 好好拍电影的许鞍华


最近上映的新片《第一炉香》罕有地在影迷群体里掀起一波疯狂的嘲讽热潮,几乎一面倒的差评和恶评令人怀疑曾经拍出无数经典佳作的许鞍华中了什么魔咒,竟会变成这个样子。而近日有一部关于许导演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相信看过这部纪录片,也许会对她这部失败的新片,以及近年北上合拍电影的转型有更清晰的答案。

这部出自著名美术指导文念中的处女作回顾了许鞍华四十年来的创作生涯,也细致地捕捉到她的私人生活。在素材组织上,亲朋好友与电影人的访谈、日常生活的实录与她的电影作品影像彼此镶嵌,极富感染力。尤其针对她与母亲感情牵绊的内容,导演采用《客途秋恨》的不少片段,还原出她童年时期的回忆,阐述出她母亲的身份。由此,引出一段跨越意识形态和国家仇恨的婚姻,以及暗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许鞍华对于家国概念的看法,这对她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看过许鞍华电影越多的观众,肯定对这部纪录片越感兴奋,因为这部影片集中介绍她的电影创作经历,从最初跟随胡金铨大导演,到进入电视台拍片,之后逐步走向创作高峰,再到后来跌入低谷,几乎每个阶段都有覆盖到。我可以对她每个不同时期的创作态度和作品质量有更清楚的了解,尤其是那几部早被认定的失败之作。不过,她在《女人四十》后竟然没能获得投资者青睐,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这段经历使我大抵推测出,在香港电影圈里,始终是以电影票房为马首是瞻,你拿再多的金像奖并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要么锦上添花,要么成为圈子里的崇敬对象,却未必能让票房大卖,没有票房的电影就是投资人的心腹大患。许鞍华深谙此道,为了生存和继续有电影拍,她拿了奖后自然也跟随当时的潮流拍一些商业片,艺术水准够不上也不要紧。这似乎解释了她和王家卫或杜琪峰截然不同的原因,她的作品总看不出有连贯的作者特色,往往是参次不齐的样子。至于《第一炉香》究竟是她真正想拍的艺术片,还是为了市场而拍的商业片?影迷大可自行揣摩一番。

关于她私人生活的方面,她和母亲、兄弟姐妹的相处互动并不如想象中般亲密无间,她始终在镜头前流露出坦然的孤独感,这必然与她全身心奉献给电影息息相关。她在片中不止一次取笑自己外貌,为佐证自己感情空虚的说辞,似乎婉转地掩盖了不想提及的私人话题。贵为拿奖无数的大导演,她的生活跟普通人相差无几,爱抽烟、坐地铁、穿着朴素、妙语连珠,这种充满烟火世俗的性格魅力大大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许鞍华始终以记录者的眼光去观察香港这座城市,以写实亲近的镜头呈现香港人的生活,除了改编张爱玲和金庸的几部影片外,她的大部分作品都与香港的时势相关:反映难民潮的《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长洲传统风俗的《撞到正》、社会运动《千言万语》,陆港矛盾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以及最拿手的家常生活《女人四十》《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于是,你渐渐发现她的个性与作品特色不断重合,乐观风趣中夹杂着无奈辛酸。

关于她和香港这座城市的关系,看似没讲得太多,但实际上暗藏着这她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讲到她北上宣传《明月几时有》的经历,终于暴露出这位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一面,在首映礼后台苦闷抽烟,接受采访后的率真吐槽,以及直接回绝主持人上台说“祝福的话”。她回到香港后提到自己的创作专注于“世界公民”的身份,但随着反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又要回归叙述本土文化,她创作上的迷失方向暗中与香港人的身份话题紧密相扣。至于她承诺要拍摄更多关于香港题材的作品,以及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献给香港人的获奖感言,更从侧面反映出香港这几年来急速的转变。

许鞍华这40多年来的创作经历,无疑暗中契合了香港这座城市的变迁,在她的每部作品里,都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


相关推荐

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本网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站点自动搜索采集信息,相关链接已经注明来源。 PianBT电影天堂-高清电影BT种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www.yoboku.com   

观看记录